最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及管理规定》,破除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严格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改进结果评价。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此次新规,主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如下重要调整,对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等硬性指标做出调整,转而聚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做出优化。
- 聚焦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结果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
学位论文校外盲审一次性通过且结果均为优秀者,可直接申请学位;否则需要对取得的学术成果进行认定,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
学位论文质量达到要求即可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不是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 灵活学术成果形式
在此之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有发表SCI 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要求,本次各学科制定的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学术成果可以为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著作、专利、科研获奖、成果转化等,以及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能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其他形式。彻底破除“唯论文”和“唯SCI”。
- 注重学科专业差异
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由各分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特征和人才分类培养目标,分层次(博士、硕士)、分类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制定,更加强调研究生在其所属学科、专业领域取得的创新和突破。
学术学位学术成果以知识创新为导向,注重体现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学术成果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体现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如园艺学、植物保护、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制定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术期刊目录。
- 严格培养过程管理
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东西先后修(制)订了《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管理办法》《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处理办法》《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及管理办法》《研究生优秀导师和团队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压实答辩委员会、分委员会责任;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激励研究生潜心科研,树立导师育人典范,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农官微发布这项改革要求后,网友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微
破除“唯论文”,高校在路上
“唯论文”是当前高校学术评价的突出问题之一。
很多情况下,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往往会在这重重累加下被加码,毕业要求1篇变2篇,“小”论文变“大”论文。毕业时间也从3年变成4年,甚至4年拖到5年。教育部此前也从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图源:教育部
《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明确要求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一直以来,研究生毕业不仅仅要求撰写数万字的毕业论文,还有一个不成规定的规定:需要在国内或国外期刊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硬性要求发论文才能毕业,不仅仅令学生压力山大,更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学术腐败问题。
随着破五唯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限制,这柄悬挂在无数研究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被取下。
清华大学
此前,清华大学也公布了2020~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图源:清华大学
《规定》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上海交通大学
另外,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最新《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
在这份新规中,不再有曾经的“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的表述,转而以更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成果来衡量博士生的学业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两个版本《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对比
中国传媒大学
早在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就传出消息,学校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
在招生方面,学校将改革硕士研究生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在培养方面,学校将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
这两项改革是符合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的方向的。一为打破“唯分数论”,扭转应试考研;一为打破“唯论文论”,让研究生教育更重视育人过程,但同时都面临挑战。如果学校能把这两项改革做好,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将为其他高校做出改革示范,而且,也为本科招生、培养改革积累经验。
随着破五唯的持续推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限制,这柄悬挂在无数研究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被取下。
改革后,研究生毕业谁说了算?
目前,开路的还是少数知名高校。期待在它们的引领下,更多高校跟上,加入不硬性要求研究生申请学位或毕业必须发论文的“群聊”,用改革倒逼学术评价体系的优化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取消论文要求的新规,在学生之中也没有赢得一片叫好。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毕业问题:如果取消论文要求,学生能不能毕业,究竟由谁说了算?图源:微博网友评论
失去了明确标准,人为的决定是否公正将变得无法可依。一面是自己评定职称的论文、项目、成果要求,一面是培养训练了3、4年好不容易初具科研能力的研究生。论文是否让学生署名,是否让学生毕业也将完全沦为导师的“良心活”。
教育学家熊丙奇表示:破除“唯论文论”,在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的基础上,还要健全导师制建设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这要求进一步明晰导师权责,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花心思指导学生,而不是把教师的精力导向申请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之中,疏于对学生的指导。
图源:中青评论
因此,没了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之后,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向哪走,或许导师和学生自己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来源:教育部、青小小、各高校官网官微、青塔、中青评论

本文【转载自云南新文道考研,仅供考研备考同学交流学习,本站非院校官网,请以云南新文道考研官方发布为准。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整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