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类(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普通生物学》考试要力求反映生物学类各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用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生物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考试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各占75分左右。
四、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五、参考书目
细胞生物学部分指定教材:《细胞生物学》丁明孝、王喜忠、张传茂、陈建国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20年,第5版。
遗传学部分指定教材:《遗传学》刘祖洞、吴燕华、乔守怡、赵寿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4版。
六、考试内容
细胞生物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二) 细胞的同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二) 细胞及其组分的分析方法;(三) 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四) 细胞及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五) 模式生物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第三章 细胞质膜
(一)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与基本成分;(二) 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 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及离子的跨膜运输;(二) 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三)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第五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一) 细胞质基质及其功能;(二) 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
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一)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二) 细胞内膜泡运输。
第七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二)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三)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
第八章 细胞骨架
(一) 微丝与细胞运动;(二) 微管及其功能;(三) 中间丝。
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一) 核被膜;(二) 染色质;(三) 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四) 染色体;(五) 核仁与核体;(六) 核基质。
第十章 核糖体
(一)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二) 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一) 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二)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三) 介导并调控细胞基因表达的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四) 细胞信号转导的整合与控制。
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一) 细胞周期;(二) 细胞分裂。
第十三章 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
(一) 细胞增殖调控;(二) 癌细胞。
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与干细胞
(一) 细胞分化;(二) 干细胞。
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一) 细胞衰老;(二) 细胞程序性死亡。
第十六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一) 细胞连接;(二) 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三) 细胞外基质。
遗传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 遗传学发展历史;(二) 遗传与变异;(三) 遗传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一) 分离定律;(二) 自由组合定律;(三)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四) 孟德尔遗传与人类疾病。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 染色体;(二) 细胞分裂;(三) 染色体周期;(四)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的拓展
(一)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二)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三) 致死基因;(四) 复等位现象;(五)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二) 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三) 基因的本质;(四) 重组DNA技术;(五) 基因型分型技术。
第六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 性别决定;(二) 伴性遗传;(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四) 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五) 人类的性别决定;(六) 基因与性指数。
第七章 连锁交换与连锁分析
(一) 连锁与交换;(二) 真菌类的连锁分析;(三) 人类孟德尔遗传病的连锁分析;(四) 染色体遗传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第八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一)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地位;(二) 细菌的遗传分析;(三)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
(一)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二)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三)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四)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一)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二)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第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一) 基因突变概述;(二) 突变的检出;(三)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四) 突变的分子基础与遗传效应。
第十二章 重组、转座与DNA损伤修复
(一) 重组的分子基础;(二) 转座与转座因子;(三) DNA损伤的修复。
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
(一) 母性影响;(二) 细胞质遗传;(三) 核质互作与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第十四章 基因组
(一) 基因组概述;(二)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特点;(三)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四) 基因组作图和测序;(五) 后基因组时代。
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
(一) 从DNA到蛋白质;(二)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与翻译;(三)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四)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与翻译;(五)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六) 表观遗传调控。
第十六章 遗传分析策略与方法
(一) 正向遗传学与反向遗传学;(二) 人类单基因性状的基因克隆;(三) 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筛选。
第十七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一) 个体发育的一般模式;(二) 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分析;(三) 几个发育现象的遗传学分析;(四) 噬菌体和原生生物的分化。
第十八章 遗传与肿瘤
(一) 肿瘤的特征;(二) 肿瘤发生是一系列基因连续变异的累积结果;(三) 利用肿瘤遗传变异特征改进肿瘤治疗策略。
第十九章 遗传与进化
(一) 进化概述;(二) 进化理论;(三) 新种形成;(四) 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与远缘杂交。